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3章(1 / 2)

“他还在诏狱?”

“是,陛下”

“本想养他几天,同他亲族一并杀了。而今看,倒是要多养几年了”

经此一事,他深知长安内外群臣的狼子野心。

方焱自潼关提兵的消息,连楚国前线都知道,长安却无消息——沿途守将虽然是从了太子的令,也不难看出他们想等着他和方焱残杀后,取渔翁之利。

万幸,他天没亮他便结束这场仗,没给这群人坐山观虎斗的机会。——有时候真的感觉自己像走在迷雾中,等雾散开才发现脚下独木桥,桥下万丈深渊。

他虽然想将楚国夷为平地,却不能御驾亲征。

一是自己这伤势需要静养,不宜带兵。二是他随时能即位的储君没了,能威慑四方的萧林也没了,他在楚国若出半分差池,后果不堪设想。

他得花几年,将手下这群豺狼虎豹的利爪尖牙修剪齐整。

何况,此战无功而返,且耗费巨大,实在需要与民生息几年。

不过么——

他需要个台阶从“灭楚”的战略中走下来,而楚璋自然就是他要踩台阶。

他让人修书一封给楚璋,只陈列了三点:

朕本欲南北统一,天下止戈,宽仁处置楚国皇族

楚人用间已然伏罪,武安侯战死鄢城,此恨不共戴天

尔等或及时行乐,或厉兵秣马,待朕引兵南下之时,皆化齑粉

楚璋怎么回应根本不重要,他只是要告诉大昭上下臣民——楚国不灭,此恨不消。

他的狼崽英年折戟,他的遗憾和恨意是多哀痛的《墓志》,多深厚的死后哀荣都难以消弭的

【有兴趣的,可以拜读下归老师的作品。没兴趣也没关系,不耽误正文】

《萧林墓志》

大昭故武安侯萧君墓志

君讳林,姓萧氏,长公主之子,武皇帝之甥。少怀异志,颖悟非常。当其少时,武帝未践少阳,君出入府第,从其左右,阶庭兰玉,一时并芳。帝遇之甚厚,躬亲教训,至于弱冠。教以六韬,习于八阵,绍武川为貔虎,盖长安之凤麟。后武帝践祚,虽太子以降,未若君之荷恩深厚也。

于时天下未定,昭楚逐鹿,君每切齿扼腕,请缨于上。授以校尉,寻转拜大将军。临阵身先士卒,不以世胄为矜。绝甘分少,将士感其德义;冲坚毁锐,三军服其勇武。从征雍、冀,斩级居多;率师南伐,未有不捷。以功封武安侯,食邑千六百户。

及至弱冠,盛名远播,时人号为名将。大昭二十年,帝亲征楚国,君为前锋,剑之所指,楚师望风披靡。奏凯还朝,次年,再兴伐楚之议。文臣犹愿苟安,武将或言休息;君凛然请战,以灭楚而天下定,势所必然,不可中道而废也。帝许之,拜为主将,武川精锐听君辖之。

南征月余,昭师围困鄢城,君以天时未恰,不肯贸然攻城。京中流言纷起,以为其将不臣,所部诸将亦皆惶然。君围城如常,抚驭三军而已。帝远在京师,重典整肃,谏言者尽获罪,卒未降一词以诘君。其君臣不疑,大率如此。然楚襄阳之降臣乘间反于长安,以降卒二万陈于京畿。诸将固请回师解围,因仓促攻城。君陷于敌阵,犹斩首数十。惜乎诸将无心死战,援军不济,力竭而殁。

初,襄阳未战而降,帝率师还朝,与君并辔而行。论及方焱君臣相疑、叛楚降昭,君语帝曰:“向使林得罪于人主,愿奉诏就死,唯请葬骸骨于大昭之北境,臣魂魄为陛下世守封疆。”帝慨然太息,遂以佩剑九歌赐君。越一年,将兵伐楚,帝亲送于灞桥,又许以天问。言犹在耳,霜锷已残。六合之业未竟,元勋之将先殒。百战不殆,以见天命;一事未谐,遂成国殇:以大昭二十一年薨于鄢城,春秋二十有四。

呜呼哀哉!讣闻京师,宸衷痛悼。辍朝三日,敕京官五品以上者服缌麻就宅吊祭。赠上柱国,开府仪同三司,进爵武安公,食邑三千户。爰加特诏,赐以东园秘器,葬其衣冠于北境,墓碑南面,一如前言。丧事所需,官给而外,勋贵之家各致赙仪。

君之为人,其性情也耿介;为臣,其事君也挚诚;为将,其治军也整肃。帝重其赤子之心,每以舅甥相称,然君终不肯废大礼。“舅氏”未闻,甥已先殁。嗟夫!设若天下归一,櫜弓卧鼓,于此明君贤臣其何有?

搴旗陷阵,马革何曾敛尸;去国不顾,青史宁无诟名。然有进无退之义,当时宜范;投躯殉主之节,万古可标。敢缘兹义,乃作铭曰:

其上昭昭,其下明明。

生于戎马,长于龙兴。

鱼跃鹤鸣,金相玉质。

执戈前驱,黾勉王事。

驰骋鹿野,有孚帝业。

勋继伏波,云台徒列。

义比嫖姚,燕然未铭。

山颓川逝,身死神灵。

马革空还,余烈斯盛。

嘉声惟仰,万古无穷。

奴才的奴才

“朕要让他亲眼看着家国灭亡”

赵赫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