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富商大胆发言:“依我之见,有可能这医科的分数线划的最低,倒时实在是没办法,可以先报医科,进了安京大学再说,他没规定学了医就一定当大夫啊。”
范利和宋盼对视一眼,无声地交流。
这做生意的脑子就是精。
“所以,这专业并没那么重要!只要能进了大学的门槛,顺利毕业,一切都好说。”富商夫人也如此觉得。
范利开口:“这农学竟也开设了一门专业,不就是种地吗?”
宋盼想了想。“定然是哪里不一样的,读了书的,种地都种的更好呢。”
富商也正准备说农学这个问题。“是这个道理,但是去学农学专业听起来多累啊,其他的专业一听就只需要在教室里上课就好,这农学专业听起来是要下地的,我儿吃不了这个苦啊。”
宋盼尴尬一笑。“这就只能看到时候划的分数线了。”
四人又交谈了好一会,富商夫人笑道:“与你们谈了这些,我们心中松快多了。”
第二日,小学堂和中学堂的学子们几乎都在家中听了一日家长的碎碎念。
范迎背着自己的帆布斜挎包,和同学们打招呼。
三三两两的大家就开始闲聊:“昨日我阿娘和阿父对着那六个专业研究了好久,说让我去什么专业,我说说得好像我想上什么专业就能上什么专业一样,那定然是要看分数线的啊。”
“你别提了,我阿父还说什么曲线救国,到时候先报个他觉得分数线最低的医科。”
“医科要学的东西可不少,听说要解剖呢。”
“对啊对啊。”
“还有那农学科,到时候不会学怎么种地吧。”
范迎打了个哈欠。她还没想想好自己要去什么专业呢,索性就不管了,先猛力的学。
若是分数高,那自然什么专业都可以选,何必还需要曲线救国呢
夏天天气热,距离高考的时间不到一个月,范迎的屋子里摆着冰块,她则是在认真的看复习考点。
宋盼和范利去摆了康竹青家的院子,因为原来还算熟悉,康竹青还传授了他们一些诀窍。
就是不能影响孩子的心态,该做什么就做什么,不要刻意。
免得孩子心中紧张,影响发挥。
康竹青的院子外面很多人都在拜,有家长也有学生。
康竹青有时就躲在屋子里面和石土说。
“以前哪儿能想到咱们家还能成许愿的地方,还是因为两个孩子都有出息,这要是换做十几年前,哪里敢想。”
石土:“是啊,我那时的愿望就是给金娘找个好人家嫁了,再给家里添置一副新的农具,这样翻地的时候就能快一些,孩子们也不用挨饿了。”
范利和宋盼回到家里,按康竹青的做法,还是和范迎照常相处,一句什么阿父和阿娘期待你考多少分这样的话都没提。
除了范迎,同学们的压力也与日俱增。
终于就这样到了高考的前一日。
班主任站在讲台上说,他们作为第一届高考生,也希望他们成为大安的第一届大学生。
一起读了好些年的书,同学们心中也不免多有感慨,一个个的不舍对方。
“唉,以后再也看不到你独特的握笔姿势了。”
“拜托,是你以后再也遇不到有人给你带烤土豆了。”
同学们三三两两的说着话。
范迎今日晚上并不打算看书,比起熬夜复习,她更觉得不如睡个好觉反而更利于明天的发挥。
第二日,宋盼和范利一遍遍地问,东西可带好了?准考证可带了?
高考这样大的事情,自然是得亲自送的。
今日县衙为了高考,特地派了人出来维持秩序。
黎县的百姓出门时,遇到考生也会说一句加油好好考。
考试一共考五门,语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政治。满分都是一百。
分为两天半考完。
考场门口全是送孩子的家长,一个个在门口目送着孩子走进去。
今日要考的第一门是语文。
范迎走进属于自己的考场,按考号位置坐好。
她深呼吸,拿出自己的细炭笔。
试卷拿到手,范迎先看了作文,在心中大概有个数,再翻页到前面做题。
这是范迎做题的习惯,先看作文再一边想一边做前面的题,她完全能够一心二用,所以能节省一些时间。
考场里静悄悄的,只有刷刷刷写字声。
范迎一鼓作气写完前面的题,写到作文时,略加思考就直接下了笔。
而其他考场的学生还在冥思苦想呢。
语文考完,虽后面还有四门,但她心中已然松快很多。
只是刚走下楼就听得有人说,有个学生作弊被抓了。
范迎急忙上去问。“哎呀,估计是没想到会有五更天来监考吧,偷偷的打了小抄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