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孝慈:“那你俩拼单对吧?”
是的,田米交代过,规矩一定要说清楚,人再多也不能乱。
“对对,两个算一起,五分了吧。”
“好嘞。”田孝慈分别从两个人那里收了两分五,然后给他们两个饼子,两个工人分了。
老吴咬一口,露出大拇指:“香啊!比咱县里车间门口的煎饼摊好吃。”
田孝慈得到了肯定,本来惴惴不安的心情松弛了下来。
“这里咋了?”有人看到这边热闹,过来询问。
“葱花饼,香得来。”
“有没有辣子?我喜欢吃辣的。”
田孝慈摇摇头:“今天没有,不过你也可以尝尝不辣的。”
那人也摇摇头:“不辣不好吃。我出门都要带辣椒酱。”
田米:“大哥,你尝尝这个饼,沾不沾辣椒酱都好吃。我朋友之前也是无辣不欢,但是这个饼他不加辣椒。”无中生友了属于是。
“小妹妹能说会道啊!行那买一个试试。”
田米:“可以和人拼单,两个五分,一个饼三分。”
“三分买一个,好吃我买第二个是不是加两分。”
田米:“大哥你真会算账,脑袋瓜顶顶好用。”
“哈哈哈哈。”大哥接了饼子,咬一口:“哎吆妈呀,真不蘸酱都好吃,绝了绝了,再来一个。”
大哥一个人买了两个,心满意足的走了。就这么零零散散的,田孝慈的饼子竟然快卖光了。食堂的铃铛响了,大家收工了,田孝慈的筐里就剩了五个饼子。
回到家,陈银芝听到他们的经历,表示不可置信:“真的都卖光了?明明食堂就要放饭了,他们还是买饼子?这县里的人是不一样哈。”
田孝慈:“是的,他们见到我买饼子,一点都不觉得奇怪,反而是村里的人,看了好久,还指指点点,一定是说我们女孩子怎么出来卖东西之类的,没关系,他们爱说就说吧,我们反正挣到钱了。”
陈银芝:“现在生产队人员饱和,如果这条路行得通……”
田孝慈:“二嫂,你要不要和我合伙,今天田米也给我们出主意了,咱们卖饼子赚的钱,可以用来买面,继续做饼子,换上不同的馅,应该就能火里胡哨的卖。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,小米日后也要出去读书,您在家里照顾大嫂之余……”
“当然没问题!咱家男人去当工人的当工人,去当劳力的当劳力,生产队给女人半个工分,还干一样的活,我们亏死了,要是咱们女的能自己挣钱多好啊。我可太愿意了。”
田孝慈和陈银芝的生意就这么做了起来,万事开头难,第一天开了个好头以后,田孝慈就自信了很多,陈银芝本身干活就挺利索,一直给田孝慈打下手,家里有大嫂需要陈银芝照顾,所以出去卖饼的工作还是由田孝慈和田米去。
家里的存粮做的饼子都卖完了,田孝慈不得不去别人家收粮食,好在,葱花饼粗粮做出来就已经很好吃的,所以田孝慈收粮收的还算顺利。这快要过年了,家家户户都要采买一些年货,大家都比较缺钱,所以愿意把存量拿出来,跟田孝慈交换。
田孝慈觉得生意做得不错,胆子也大了起来,一开始只收了一两家的粮食,饼子卖空以后,她一次性收购了十家的粮食。
这个举动连田米也觉得有些大胆了,田米粗略的计算了一下,大约有一百斤,田孝慈基本上把这段时间赚的所有钱都花出去了,如果生意兴隆,顺利的话,这一百斤的的面粉做成饼子卖完,田孝慈的净利润能达到一百块钱。
田孝慈前段时间学了写字,虽然学的不多,但是日常用的字都会写了,甚至还帮四哥写过情书。田米也陆陆续续的教了田孝慈很多基础的算术,所以,田孝慈也不是随随便便收了十家的粮食,她是经过计算的。
好几个外来工志愿者也认识田孝慈了,从第一天的纯葱花饼到后来添加了猪油,腊肉,白菜,各种不同口味的葱花饼大家都挺爱吃的,田孝慈田米也跟其中一些工人交了朋友,有时候工友们忙的移不开手,都会叫其他工友帮忙带,有时候饼子还没做呢,就已经有人听说了第二天的口味,很感兴趣,提前预定了。转眼,收到一百斤粮食已经卖出了一半了,田孝慈的成本也差不多收回来了。
不知道因为快过年了,还是因为生意好,田孝慈陈银芝每天都开开心心的,这种开心的情绪也传染到家里的每一个人,所以田家的气氛异常的好。
工地上的顾客成分也可是有了变化,本来只有外地来的志愿者买饼,这几天田孝慈的葱花饼一传十十传百,油井里都传遍了,很多村民也过来围观,虽然围观的人数不少,不过真正买饼的却不多,毕竟一个三分钱呢,大家来工厂做工,还没赚到工资,而且,工厂管饭,就算有人真的馋了,也舍不得花钱买饼。
田华杰来买过两次饼,主要也是过来跟田米说说话,“我听我女人讲了,你想借书,我哪天随口一说,没想到你还记得,但是你跑来一趟,却落了空,一直想跟你说个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