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爌:“……”
难道你要一年半载找不到人,就任凭流言传个一年半载?
林泰来想起什么,又道:“不行就让你世叔杨俊民出面说个情,让教坊司把这事压下去。”
在翰林院看完热闹,林泰来身心得到了极大放松,就转场去了设在通信司的经略幕府。
正好广东方面的回复到了,同意出动五千水师北上。
在朝鲜国开打,因为地形狭长等原因,海上力量也是不可或缺,至少海上补给更为便利。
但登莱、南直、浙闽等处都需要留守水师,防备倭寇从这些方向入侵。
所以经过研究后,决定从最远处安全压力也最小的两广抽调主力水师北上。
只是路途遥远,赶赴朝鲜耗费时间比较多,前期还派不上用场。
这几天京师突然就爆出了这么些事情,明眼人一看就是林党在疯狂行动。
大家都认为,这是林泰来临走前的“示威”,这种时候千万不要招惹林泰来。
(本章完)
------------
陛辞和离京
在林经略离京的前一日,朝廷大臣在午门外东朝房就左都御史人选进行廷推,甚至还非常有可能有刑部尚书。
涉及到七卿中的两个,可谓是非常重量级了,所以各方势力严阵以待。
如果不包括去年年底的那场闹剧,上次这么重量级的廷推还是一年前事了。
在午门外的东朝房里,气氛十分严肃,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,但已经安静了下来。
其实在很多人眼里,廷推结果已经“内定”了。
孙丕扬和孙鑨两个嘉靖三十五年的老进士,将分别出任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。
别人从资历上很难和这两位硬碰硬,林党也拿不出旗鼓相当的人选打擂台。
主持廷推的王天官闭目养神,仿佛要等到一个节奏点才会开口。
就在此时,东朝房窗户那边人影晃动,忽然有个身穿麒麟服的巨汉在窗外探头探脑,扒着窗户朝着屋里张望过来。
这身形好像把阳光都遮住了,仿佛有巨大的阴影出现在清流势力诸君的心里。
抬头看见林泰来,乃不祥之兆也!
“林泰来!你到此作甚?”户部右侍郎杨俊民喝问道。
清流势力加山陕同盟的巨头里,孙丕扬和孙鑨今日都有可能被推举,不便于充当“炮手”,只能让杨俊民上了。
往常的廷推,林泰来总是可以想方设法混进来,但今天绝对不行!
即将统兵在外的帅臣,必须要避嫌!不能一边手握重兵一边干涉朝廷高层人事。
所以杨俊民才敢摆脱心理阴影,理直气壮的呵斥林泰来!
林泰来却没有生气,笑呵呵的说:“路过!我只是偶然路过,你们继续!”
杨俊民唯恐林泰来找借口死赖着不走,继续驳斥道:“还敢说是偶然?你有什么事情能路过东朝房?”
东朝房边上就是午门,里面就是皇极门、会极门、文华殿、内阁,有什么事需要你林泰来办?
“前来陛辞!”林泰来理直气壮的说。
在大臣离京的前一天,按礼法应当觐见天子陛辞。
早朝能正常举行的时候,陛辞一般就在朝会上举行,算是朝会的保留内容项目之一。
但众所周知,现在是非常时期,但凡涉及需要天子出面的项目,都要进行变通。
杨俊民感觉林泰来这真是在羞辱大家的智商,反驳说:
“如今陛辞只需要在承天门外,面对承天门遥拜就行了!何须入宫走到这里?”
林泰来睁大了眼睛,惊讶的说:“你们普通大臣都是在承天门外陛辞么?
可皇上却诏许我进入午门,在皇极门外陛辞,所以我才会路过东朝房啊。”
东朝房里的普通大臣们:“……”
还好林泰来没有耽搁多长时间,说到这里,就匆匆离去,进了旁边午门。
而后林泰来站在皇极门外的小广场上,面朝皇极门拜别。
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从皇极门的东角门出来,将林泰来叫过去听旨。
首先陈太监代表皇帝对林经略口头勉励了几句,鼓励林经略在军事行动之余,做好矿产勘探工作。
同时,还将皇帝给朝鲜国王的敕书交给了林经略,由林经略携带颁给朝鲜国王。
更重要的是,陈太监还代表皇帝,赐给林经略上方剑。如果没有这东西,帅臣职务仿佛就缺少了灵魂。
耽美小说